< >
学术讲座

学术讲座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学术讲座 >> 正文

“果戈理的《死魂灵》:小说还是长诗?”讲座圆满举行

发布日期:2023年11月24日 14:03    点击次数:

11月13日晚上七点,杭州师范大学钱塘学者讲席教授、浙江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吴笛教授,应邀来到beat365官方入口开展主题为“果戈理的《死魂灵》:小说还是长诗?”的讲座。本次讲座由绍兴文理学院beat365官方入口主办,beat365官方入口范永康教授主持,beat365官方入口副院长陈蘅瑾教授出席,beat365官方入口各专业本科生、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。

在讲座中,吴笛教授首先向同学们阐释国内不同学者对于《死魂灵》书名的翻译争论,以及国外《死魂灵》书名的各种英文版本,由此切入本次讲座“果戈理的《死魂灵》:小说还是长诗?”的主题。

首先,吴笛教授引用果戈理在《俄罗斯青年文学手册》中的观点,强调了果戈理对于文学题材的独特看法。果戈理认为,虽然有些作品可能以散文的形式呈现,但它们仍然可以归类为诗歌创作。这种作者自己的文学谈为同学们理解《死魂灵》的体裁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
就《死魂灵》的结构艺术方面,吴笛教授向同学们展示在果戈理亲自设计的封面中醒目的“长诗”标签,引用《普林斯顿世界诗歌与诗学百科全书》对于“史诗”的定义加以阐释,并结合中俄学者所认为的“《死魂灵》被称为诗歌是因为其中大量的抒情插笔与抒情气氛”的观点,提出自己的看法:果戈理之所以将《死魂灵》称为诗,是由于作品的结构艺术需要。果戈理借用长诗的形式,体现文学艺术的结构,思考俄国“农奴制”这一人类的历史话题。

吴笛教授指出,在他看来,《死魂灵》在结构上是与但丁《神曲》相对应的史诗性作品,指出《死魂灵》在结构上对应但丁《神曲中》第一部《地狱篇》。并向同学们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。

在“谁对应《神曲》中的‘但丁’”这一问题上,吴笛教授指出,虽然《死魂灵》中的主人公乞乞科夫在性格上与但丁截然不同,但他们两个都是作为“漫游者”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;而乞乞科夫的马车夫谢里方和彼特鲁斯卡等仆从在一定程度上则与《神曲》中的维吉尔以及贝雅特丽思相近,都扮演着引路者的角色。

在“谁是《死魂灵》中的亡灵”这一问题上,吴笛教授认为,在表层上“死魂灵”指的是作为买卖对象的农奴;而在隐喻层面中,如同但丁在地狱中所见的亡灵,“死魂灵”指的是指的是乞乞可夫所拜访的五个地主,也代表着果戈理在俄国现实社会中所见的这五个“亡灵”。并从五位地主名字的发音特点与其性格联系入手,进一步分析出果戈理通过对地主群像进行亡灵般的形象化书写,折射俄罗斯有着“地狱”特性的社会风貌和内在本质,而乞乞科夫如同《神曲》中的但丁,他收购“死魂灵”的旅行,也如同但丁梦游地狱的幻想旅行。

就作品的精神探索方面,吴笛教授指出,如同《神曲》,果戈理的《死魂灵》同样聚焦于对民族出路的探索,在《死魂灵》中,“路”的意象贯穿作品始终,已成为组织空间的普遍形式。正是这一宏大的主题和普遍的精神,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中世纪思想和学术的经典,广为流传,并且具有广泛的影响。

最后,吴笛教授对本次讲座做出总结:果戈理的意图是创作类似于但丁《神曲》般的史诗式作品,并将对俄国前途何在的探讨贯穿其中。而《死魂灵》中的“诗”的内涵并不在于诗性抒写等体裁特性或抒情插笔等艺术风格,而是体现于作品的艺术结构和思想探索,旨在探索俄罗斯民族“路在何方”,以及人类文明进程历史趋向。

同时,在讲座过程中,吴笛教授也通过果戈理从历史角度进行创作,探求民族出路的例子,希望同学能够培养跨学科意识,不管是作品探索还是论文写作,要学会与民族文化、学术话语相结合,提升学术论文所展现出的思想高度。

至此,本次讲座圆满落幕。吴笛教授幽默风趣、激情洋溢的演讲不仅帮助同学们对于《死魂灵》这一部史诗性巨著产生了全新的认识,更启发了同学们对于作品的思想高度的思考。尤其是吴笛教授在讲授文章内容的同时,更注重教授大家如何发现问题、探索问题,从而进行更加深入、多维的学术研究。相信同学们通过本次讲座收获到新的启发与感悟。


联系方式
  地址: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
  电话:0575-88342248
  传真:0575-88348503
微信公众号
关注beat365官方入口
版权所有:beat365官方入口 - beat365手机app  | 备案号:浙ICP备05014572号  |  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